追光丨破解“體能滑坡”,暑假體育作業(yè)“玩”出新花樣
暑假來臨 “神獸”出籠
如何避免孩子體能滑坡?
重慶三所學校
為不同年齡段的體育作業(yè)做“加減法”
給出了解決方案
——減去刻板要求,加上個性選擇
減去單一訓練,加上多元發(fā)展
重慶珊瑚魯能小學學生在完成暑期跳繩作業(yè)
南岸區(qū)珊瑚魯能小學的
暑假體育作業(yè)要求
每天必選的基礎訓練項目
和選做的興趣運動項目各30分鐘
“體育作業(yè)不是負擔
而是填補沒有書面作業(yè)的時間空白”
校長劉君
道出了暑假體育作業(yè)的設計初衷
重慶珊瑚魯能小學的學生在進行體能綜合訓練
劉君說
基礎練習部分的設計緊扣
《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測試》
對各年級的要求
遵循不同年齡段身體發(fā)育的規(guī)律
一二年級
關注協(xié)調性、平衡感和柔韌性
所以他們的暑假體育作業(yè)里會有
30秒短繩、燕式平衡、靜力拉伸等內容
到了三四年級
孩子們身體協(xié)調性和靈敏度在發(fā)展
核心力量也需要加強
就會加入仰臥起坐、速度跳繩等項目
五六年級
重點轉向發(fā)展心肺耐力和肌肉耐力
所以增加了耐力跳繩、挺身跳這類練習
“跳短繩是貫穿六個年級的保留項目
因為它是一項非常好的全身性運動
對孩子手腳協(xié)調配合能力
心肺耐力的提升都特別有幫助”
選做運動項目則鼓勵戶外運動
以及有團隊配合的運動

二年級學生段藝珊覺得
暑假體育作業(yè)很好玩
她用每天早晚兩個時段
跳繩、游泳、打羽毛球等運動
媽媽熊敏說
假期體育作業(yè)
與孩子在校時的體能干預隊銜接
讓孩子在科學引導、正向激勵下
形成了健康的生活習慣
剛入學時那個不愛動的小胖墩兒
變成了精悍的運動女孩

巴南區(qū)魚洞中學的體育作業(yè)
則是一份“運動菜單”
“菜單”內容
兼顧多樣性、趣味性、自主性和知識性
“中學生需要更多自主權”
學校黨委書記蘇毅說
學校鼓勵學生根據自身條件和
興趣愛好選擇項目或調整強度
甚至可以自主設計運動挑戰(zhàn)
“與小學階段不同
中學體育作業(yè)
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
高二學生王俊棲
每天晚上安排60分鐘運動
他喜歡跟家人一起打羽毛球、乒乓球
他說運動已成習慣
沒有“作業(yè)”壓力
重慶巴南魚洞中學足球隊在進行訓練
“暑假以習慣養(yǎng)成和興趣探索為主
學期中則側重技能提升”
蘇毅說
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
學校建議家長設立家庭獎勵機制
倡導家長以身作則
制定家庭運動計劃
家校協(xié)同
讓體育作業(yè)不再是單方面的要求
而成為家庭共同參與的健康活動
西南大學學生在打籃球
在高等教育階段
西南大學的暑期運動倡議
展現出更開闊的視野
西南大學體育學院院長黃曉靈介紹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
我校就形成了假期體育運動的傳統(tǒng)
現在內容更加科學系統(tǒng)”
該校采取分類指導原則:
體育專業(yè)學生在專業(yè)隊訓練和比賽
非體育專業(yè)學生
則根據體質達標要求自主鍛煉
同時鼓勵學生走進社區(qū)
推廣太極拳、球類運動等
在學校學會的體育項目
成為全民健身推動者
開學后學校將通過暑期生活匯報
專項水平考核等形式檢驗鍛煉成果
西南大學每周五晚舉辦健康跑活動,號召全校師生參加,部分教師會帶上小孩親子共跑
三所學校的實踐雖然形式各異
但都指向同一個目標:
讓運動成為學生終身受益的生活習慣
從小學的基礎訓練
到中學的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
再到大學的塑造自我、社會服務
體育教育呈現出清晰的進階路徑
“當前大學生雖然面臨課業(yè)重
就業(yè)壓力大等現實問題
參加體育運動的時長會受學習擠壓
但健康意識和鍛煉意愿明顯增強”
黃曉靈觀察到的這一變化
或許正是多年來
體育教育持續(xù)發(fā)力的結果
體育教育的價值正在被重新定義
——它不僅是提升體質的手段
更是培養(yǎng)健全人格
塑造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徑

記者:谷訓